遭遇疫情與恐襲“雙重危機” 法國如何“兩線作戰”?
(國際觀察)遭遇疫情與恐襲“雙重危機” 法國如何“兩線作戰”?
中新社巴黎10月30日電 題:遭遇疫情與恐襲“雙重危機”法國如何“兩線作戰”?
中新社記者 李洋
法國目前正遭遇疫情與恐襲“雙重危機”。
新冠肺炎疫情方面,法國已再次進入衛生緊急狀態,并于30日正式進入第二次全國“封城”。恐襲方面,法國最近一個月來多次遭遇恐襲,全法反恐警戒級別29日提升至最高。面對嚴峻復雜的“雙重危機”,法國如何既應對疫情又同時反恐,成各方關注焦點。
形勢危急
當法國總理卡斯泰29日向法國國民議會通報第二次全國“封城”等防疫舉措時,傳來尼斯持刀襲擊的消息,國民議會隨即中斷會議,向尼斯襲擊的遇難者默哀一分鐘。這顯示了疫情和恐襲在同一時刻給國家帶來的痛苦和壓力。

疫情是當前法國官方需要處理的頭等大事。第二次實施全國“封城”是官方謀求降低病毒擴散程度、緩解醫療系統壓力的不得已舉措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宣布實施再次“封城”時對法國疫情危急的預期已經直接闡明——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,數月內就會至少增加40萬人死亡。
法國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壓力更讓人擔憂。根據目前數據測算,如果住院病例和重癥病例繼續不受控制持續上升,在兩周后就會達到第一波疫情時的住院和重癥患者高峰;11月中旬重癥患者會激增至9000人,意味著如不嚴厲管控,醫療系統就會因病人爆滿而面臨崩潰。
恐襲最近連續發生,威脅日益明顯。從上月底《查理周刊》總部原址發生襲擊事件,到本月中旬巴黎郊區歷史教師薩繆爾·帕蒂被殺害;再到29日尼斯持刀襲擊事件,這幾起襲擊均被官方視為是恐襲。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8月底就已警告,法國發生恐襲的風險仍然很高。
團結應對
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8日就疫情應對發表全國電視直播講話,以及他在29日就尼斯襲擊發表講話時,都呼吁人們團結,共同應對挑戰。
法國官方采取第二次全國“封城”措施贏得了多數法國民眾和醫療系統人員的支持。一些在野黨派人士雖有反對的聲音,但也大都表示會遵守“封城”的相關規定。法國國民議會29日以399票支持、27票反對、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,通過了官方采取的“封城”等應對措施。
而29日的尼斯襲擊事件引發國際社會對法國的聲援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,整個歐洲都同法國站在一起。尼斯襲擊的嫌犯據報來自突尼斯,突尼斯官方譴責事件,并表示會對嫌犯背景展開調查。甚至近期與法國關系緊張的土耳其也對襲擊予以強烈譴責。
法國官方也上下團結一致,穩妥分工。馬克龍29日集中處理反恐議題,在內政部長、司法部長陪同下前往尼斯查看恐襲現場;總理卡斯泰集中處理疫情應對,與教育部長、經濟與財政部長等高官共同敲定第二次全國“封城”實施細節并對外公布。
挑戰仍存
法國疫情的反彈和恐襲的威脅能否在11月緩解,備受外界關注。不過目前來看,“雙重危機”的解決前景短期仍難言樂觀。
疫情的惡化趨勢尚沒有遏止,各項數據指標顯示病毒還在全法進一步擴散,住院患者和重癥患者人數在持續上升。馬克龍提出,如果單日新增病例能從目前的平均4萬例下降至5000例以下,管制措施就會放松。目前來看,這種下降的可能性短期內特別是11月中上旬恐怕難以實現。
而恐襲發生的背景和時間點敏感,上述3起恐襲均與《查理周刊》有一定關聯。今年適逢《查理周刊》恐襲事件5周年,目前此案正在巴黎審理中,預計將于11月宣判。馬克龍表示,不會向恐怖主義屈服。然而,由于恐襲的背后涉及宗教和社會層面諸多復雜問題,也非旦夕之間可以根治,短期內恐襲的威脅勢必難以消除。
隨著法國正式進入第二次全國“封城”應對疫情,官方也表示會加強相關安保工作防范恐襲。警方和安全部隊等執法人員由此都將面臨更為艱巨的考驗。“兩線作戰”未來成效如何,人們拭目以待。(完)
國際新聞精選:
- 2020年11月30日 17:41:03
- 2020年11月30日 16:11:46
- 2020年11月30日 16:09:28
- 2020年11月30日 15:08:22
- 2020年11月30日 15:05:13
- 2020年11月30日 14:46:58
- 2020年11月30日 13:46:46
- 2020年11月30日 12:58:21
- 2020年11月30日 09:52:39
- 2020年11月29日 18:54:02